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汲取立德树人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感言
赓续红色血脉,砥砺初心使命。日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庄严场景震撼人心,伟大精神激荡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组织全体教师集中收看大会盛况,深入学习领会大会精神。
山河峥嵘,家国永念。这场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维护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观看结束后,老师们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围绕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历史启示、精神财富以及如何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学术研究和育人实践等,展开了热烈讨论和深入思考。
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工作) 李楠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员干部,我深知阅兵仪式不仅是一场军事盛典,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它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国防力量的强大,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而作为红色故事宣讲员,我更有责任将阅兵仪式中所展现的精神与红色故事相结合,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方桐清
为什么个把小时的活动就能实现如此震撼的效果?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对我至少有以下几点启发:
一是教育选材要有历史纵深。一片英雄彩旗彰显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抗战精神;等等。二是教育内容要体现高质量。教育元素将会让人终身携带,持续影响人们今后的一言一行。三是教育方式要体现细微。带有耀眼亮光的细小细微的画面都是无声的教育语言。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崔宏利
通过观看此次大会,有几点体会:一是要铭记历史,珍视和平 。二是彰显国力,增强自信 。三是坚持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青年学生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饱满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课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黄阳
追溯烽火岁月,深悟民族精神之伟岸。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唯有平等相待、守望相助,方能筑牢和平基石,永绝战争之殇。
继承不屈之志,启迪时代青年之担当。中华民族从不在强权面前低头。讲述人民军队作为“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部队”,其守卫主权、支撑复兴、贡献和平的铿锵誓言,必将点燃青年学子心中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赤诚之火。
立足三尺讲台,践行铸魂育人之职责。历史启迪未来,精神照亮征程。作为思政教师,我们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课堂,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激励他们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讲师 仝晓
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到国旗升起的地方,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这条路历经千辛万苦,这条路克服千难万险。这是民族独立的路、人民解放的路,这是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路,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路、人类命运与共的路。”从抗战胜利到民族复兴,我们教育工作者使命在肩,当以史为鉴,立德树人,为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讲师 李志昂
九三阅兵展示的不仅是国防现代化的辉煌成就,更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坚定意志。作为思政课教师,我更加坚定了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课堂教学的决心。让我们铭记历史启示,在党的领导下,汇聚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为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赵先菊
这次纪念活动警醒国际社会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看到受检阅的部队及先进的武器装备,感受到祖国的强大,真是热泪盈眶,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编辑:何婷婷
审核:李 楠